飞行疾走的起源假说由S. W. Willistion于1879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两足行走的恐龙,在快速奔跑过程中,前肢由辅助及平衡的功能变成具羽的翅膀,而产生滑翔直至飞行的功能。他进一步假设,鸟类的祖先在三叠纪时可能具有加长的外侧趾骨,从而增强动物奔跑的能力,并逐渐伴随鳞片的扩大乃至羽毛的产生。
1907年,匈牙利学者B. F. Nopcsa 肯定了疾走飞行起源学说,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鸟类起源于两足疾走的长尾爬行动物。一个两足的原始鸟类的前肢或称初始的翅,是一个辅助推动器,以增强对强有力跑动的后肢的驱动力。总之,这一假说在当时显然是很不完善的,所以才使得树栖假说占了上风。但近30年来,支持疾走假说的学者们通过对始祖鸟骨骼剖析的研究,使得该理论逐渐兴盛和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