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这个类群绝大多数都是亦水亦陆的种类,也有少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那时登陆后重新返回水域的次生性现象。
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水域是有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使它能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它们能在水中遨游。然而,水中的溶氧量只及空气的1/20,每升水仅含氧3mL~9 mL,加以氧的弥散率较低,所以只适于新陈代谢水平低、用鳃进行气体交换和依靠鳍作为运动器官的鱼类生活。
从水生到陆生的古两栖动物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克服的新矛盾: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古两栖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都必须随同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行动物体形的相应改造。两栖动物在外形、皮肤、骨骼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转变以适应水陆两栖的生活。
文章摘自:《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图片来源:http://www.brettb.com/TropicalFish_AquaticFrog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