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读 音】?[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释 义】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
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能借助脚的支撑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垮台,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
多含贬义。
【出 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见《鲁连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贤士名叫曹窘。在魏国初建之时,急需稳定大局,巩固统治权,为此,曹窘便上书魏王曹操,说:“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他的意思是说,有句老话说,上百只脚的虫子,死了也不会倒下。这是由于身体的支撑物众多啊。曹窘引用这句古语的目的,是劝告曹操要大力重用亲信,扶植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后来人们便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被打倒或镇压的反动或敌对势力,余孽尚存,如不彻底肃清,还会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