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
【概述】
松江鲈鱼别称:四鳃鲈(上海、松江)、花花娘子、花鼓鱼(崇明、苏北)、老婆鱼。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故有“四鳃鲈”之称。松江四鳃鲈是一种小型鱼类,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有着“江南第一名鱼”之美称。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学科分类】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鲉形目 杜父鱼科 松江鲈鱼属 松江鲈鱼
【外形特征】
松江鲈头及体前部宽且平扁,向后渐细且侧扁。头大,头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肤所盖。口大,端位。上、下颌,犁骨和颚骨均有绒毛状细牙。眼上侧位,眼间距较狭下凹。前鳃盖骨后缘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钩状,翘向后上方。鳃孔宽大。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体裸露无鳞,有粒状和细刺状的皮质突起。
背鳍2个,在基部稍相连,起点在胸鳍腋部上方,后端近尾鳍基部。臀鳍长,无鳍棘。胸鳍宽大,椭圆形。腹鳍狭小,基部相互靠近。尾鳍截形,后缘稍圆。奇特的鳃盖 体背侧黄褐色、灰褐色,腹侧黄白。其体色可随环境和生理状态发生变化。
体侧具4条暗褐色横带,吻侧和眼下各具1条暗带。成鱼头侧前鳃盖骨后缘为桔红色,在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繁殖期尤为鲜艳。臀鳍基底具一纵行的桔黄色条纹。腹鳍灰白色,其余各鳍均黄褐色,并有几行黑褐色的斑条。第一背鳍前部、胸鳍和尾鳍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块。
在繁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似4片鳃叶外露,由此得名“四鳃鲈”。 两性外形略有区别:雄鱼头部宽大,吻圆钝,具尿殖乳突,体色较深;雌鱼头部狭长,吻稍尖,无尿殖乳突,体色较浅。
【生活习性】
松江鲈鱼属广温广盐性鱼类,适宜水温为3~33℃,且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强,在-0.9℃时仍可正常生存。因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故可在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长,
松江鲈鱼的幼鱼生长迅速,从仔鱼到成鱼只需1年时间。其生长规律为前期长身,中期长骨,后期长肉.
【食性】
松江鲈鱼属凶猛肉食鱼类。其食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虾类和鱼类等.
松江四鳃鲈是海淡水洄游性鱼类,从小到大摄食海淡水动物饵料十多种,松江四鳃鲈进入河流后主要以活虾为食,喜生活于水流湍急之处。
【栖息环境】
分布于菲律宾、朝鲜、日本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为近岸浅海鱼类,一般在与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区域生长育肥,性成熟后,降河入海产卵,幼鱼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黄、渤海和东海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松江鲈鱼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的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在水域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潜伏水底,夜间活动,一般在与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区域生长肥育。
4~11月份,生活在淡水中的幼鱼和成鱼,经常栖息在有微流水,水质清新,饵料生物丰富,水较深又有隐蔽物的场所。一般喜在石砾或贝壳成堆处筑巢,并守候猎食过往的饵料生物。
到10~11月份,性腺即将发育成熟的成鱼,开始从淡水水域游向通海的河口和浅海产卵场所,进行生殖洄游。亲鱼到达产卵场后,即寻找适合繁殖的沙滩或沙礁滩,在贝壳较多的潮间地带筑巢,并在其内进行交配、产卵和孵化仔鱼。
4~6月份,仔鱼在海水中生长发育成幼鱼后,即随着海水潮汛经河口溯河洄游至内陆淡水水域。